第165章
“东家,东家夫郎。” 看到二人出现,众人打了声招呼,手上的活没停,不过倒是用余光不时偷瞄二人。 他们就没见过长得这般好看的人,人家还是一对,而且还那么善良,要在庄子上盖宅子办私塾。 如果仅仅只是盖私塾,他们会觉得高兴,但不一定会感激。 送孩子去私塾不仅是有私塾愿意收他们的孩子就可以的,还要交给束脩给先生。 如果他们拿得出束脩,早就把自家孩子送去读书了,怎么会让他们跟着自己在田地上忙忙碌碌? 可东家盖的私塾不一样,东家说了,只要他们是庄子上的佃农一日,他们家里的孩子都可以不用交束脩去私塾读书,但也有一个条件,就是家里不管是小汉子还是姑娘小哥儿,都要送,但凡发现不送的,以后那家再有孩子送去也不会收了。 本来他们都觉得家里的儿子能够去读书就不错了,姑娘小哥儿要嫁出去的,去读书还不如留在家里干活,多学着怎么干活伺候家里,以后嫁人了也好讨得婆娘的喜欢。 可在东家说过如果有姑娘小哥儿,家里却不把他们送去私塾读书的话,以后那家的孩子都不会再收。 哪怕是为了传宗接代的儿子,他们也只能让姑娘小哥儿一起去上私塾读书。 六七岁那样的孩子其实去了也无所谓,反正也帮不了家里干多少活,可那些八九岁、十岁出头的,已经差不多能顶半个壮劳力了。 要是家里的孩子好几个都是八九岁、十来岁的,全去了私塾读书,那些本来他们能干的活,就要家里其余人分担了。 可为了能够改换门庭、光宗耀祖,不再让后代像他们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地种田种地,哪怕是咬紧牙关,他们也只能把孩子都送去。